读《中国大趋势》有感
《中国大趋势》一书由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两位作者将整个中国比喻成一个大企业,而将中国领导人,比喻成整个公司的ceo,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全书从八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在中国的全新时期,如何支撑新社会,以及新社会在未来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共产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一场彻头彻尾的大变革将会在未来三十年席卷中国,并且将中国的面目彻底改变。然而改革之路的开端并不容易,若想在行动上有所进步,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改变。要想为改革道路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全党乃至全国上下,都需要一场思潮运动。由此,真理标准大讨论势必要在特定的时间成为全国的讨论主题,并且为改革开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奈斯比特首先确认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社会前进发展的有力保障。“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国人在经历了长久的平均主义和“众人皆贫我亦穷”的贫困境地后,面对将至的改革开放,可能甚至都不了解究竟什么是改革。从前,自己家中一个月也吃不到一顿肉,想一想真是困难,但是看到邻居家两个月才吃一顿肉,反倒觉得自己很幸福。然而改革之后,邻居家早出晚归,渐渐地骑上了自行车,买了缝纫机,戴了手表,慢吞吞的中国人也开始着急了。
改革的试点首先放在了比较偏远的农村。我们不得不佩服农民在改革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毅力和创造力。农村改革的很大一部分财富,都是由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并且在这一时期,乡镇企业也开始初具规模,逐渐成形,虽然乡镇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巨大浪费与污染的粗狂经济代名词,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乡镇企业为农村改革,为整个改革开放蓝图,在初期做出的巨大示范带头作用。造福的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城市居民也不再需要为有限的生活必需品排长长的队伍,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成果与未来前景,使多年饱受贫穷与物资匮乏之苦的老百姓突然尝到了一点点改革的甜头,而这一点点甜头,已足够使他们为之拼搏奋斗。
然后在改革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改革即将带来的结果亦不甚了解,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将改革试点放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农村的原因之一:无论其结果如何,都不会使现有的体制产生过大的波动。即便农村改革,其主体被赋予的权利与自由,从现在的角度看也是非常有限的。198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就是在同年,城市改革开始了。
解放思想在另一方面的体现,就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的“下海”潮。当时具有相当拼搏精神和远见的知识分子,甚至改革骨干,纷纷选择下海,在改革浪潮中发挥着自己的技
术优势或人脉优势,充分利用了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其中“下海”成功的一部分人,现在已经跻身精英阶层。
《中国大趋势》还提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民主体系的发展。“自上而下”更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改革来推进民主建设,“自下而上”则偏重大众自发行动行使民主权利。两者在当今社会都非常重要,因为民主并不是靠施舍来的,而是需要民众在政治生活中争取得来的。毕竟,如果让既得利益者自己制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权力,就好像让鸟自己编鸟笼来关住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需要广大民众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发挥“自下而上”式的纵向民主。现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老百姓监督政府官员的一项重要工具。在对网络进行适当监管的同时,应加强其作为舆论监督工具的作用。中国需要的不是“西方式民主”,也未必需要多党制,中国百姓需要的似乎只是一个能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党来领导政府。当然,真正探索出适合中国道路的民主模式,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即便西方的民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当给中国共产党一些时间,我相信大趋势必定是前进的。同时,作为民众,我们也应当坚持学习,解放思想,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否则,即便真正的民主到来,权力被赋予到自己手中,而不知道如何运用,也真是暴殄天物。
通过读《中国大趋势》,我还有两点更加深刻的感受。第一,知识改变命运。书中提到的无数例证都表明:学习是人生进步的一项重要手段。像书中多次提到的“出水才看两腿泥”,一个几乎没受过多少教育的母亲,都坚持让自己所有的孩子接受教育,足以体现出当时人民的信心与不服输的人生态度,并且对于知识重要性的深刻理解,我们更应如此。
第二,书中多次引用中国领导人做的报告,我们作为中国国民,更应该时刻注意国家在宏观政策导向上做出的调整。与时俱进,时刻跟住党的步伐,不仅能保持我们的思想位于最前沿,更重要的是,能培养我们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从而增强自己对于经济、政治形势的判断能力,保持敏感性。学习解读各项政府工作报告,应该是现代人才具有的一项重要能力。
最后,我们应在看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我们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可能会使中国这艘巨轮整体倾覆,葬送三十多年的改革成果。我们在做到有信心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发展,“从我做起”,从改变自身做起。我相信中国这艘巨轮必会驶离充满危险的暗礁,中国的大趋势也必是前进的方向。
阎帅
第二篇:《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通州三中金剑昆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中国大历史》初时也常在一个段落上徘徊许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读下来黄的理论架构每每出现并浓重阐述之隐失的阅读张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晓原来如此这般。阅读此本的经历与钱穆全然不同黄的技术分析与理论建构如手术刀般对历史剥离解析除却历史因袭的再现给予我的更是常从纵向叙事里逃脱的横向比较乃至一块块具体制度的勃兴衰亡史;钱穆的白话则指点江山除枝去蔓寥寥数笔点到为止。从黄的著作中取了若干段落也希简要地概括出黄在叙事中国大历史时的一个脉络。
“井田制度”是“间架性设计”的代表。间架性设计是来自标准化的要求这种方式影响此后30xx年的中国政治。它意味着国家和社会结构是可以认为地创造出的同时也导致上层设计的形式远比下层运作的实质更为重要的统治习惯。(分封)
……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于是在公元前10xx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一致。它的基层细胞的组织与小块耕地的操作结下不解缘也表现出家族的团结。(周朝)
……中国政治体系的早熟在当日不失为一种成就可是中国人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从外表形式看来在基督之前有了这些设施国家的机构便形成流线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无从成长发展以日后的标准看来尤其如此。
(兵马俑)它也表明中国22xx年的历史确有垂直的茎干存在很多带有中国性格的特征在当日即已出现。这种系统在上端必有设想而成的成分在内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性之间。(秦朝)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从公元前迄20世纪始终直接向各个农户抽税的国家。这税收的基 ……此处隐藏13747个字……史的兴衰荣辱。
一次偶然看到室友枕头旁有本书,看完作者的自叙后,我更加喜欢读,因为我一直寻求的一本宏观讲中国历史的书,从宏观出发,架构是全局性的,这更是我喜欢的,真是喜上眉梢。就这样悄悄的被我带回老家,经过两周的时间阅读完。
全文没有太多的史料堆积,以文化、地域、体制为主线分析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中国的土地上,自耕农的农业模式,在抵抗自然风暴、外敌入侵等外界因素上,迫切需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那么大的统一的国家似乎就成了历史发展必须的诉求。然而最终是什么让华夏儿女走到一起,团结起来呢?是文化还是体制?分散、独立的小耕农,以家庭为单位,让人们安定下来,减少流动,使统治变得容易起来。中央集权的体制也就孕育而生,稳定农民,并向他们收税。这些税收养活了整个官僚阶级,并且促进了当时的科技进步。儒家文化和佛教的引入,规范了道德观念,教化了大众,进一步健全了和弥补了体制上的不足。使得这一体制,得以辉煌数千年。就算强势如侵的外族,也无法摆脱这一体制。整个古代史,就是一个农业文明的演变,有自己的体制和体系,但最终是无法适应社会文明的发展。当前的中国,仍旧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是农民的国家。怎样走下去,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黄仁宇先生新颖和独到的见解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是有帮助和借鉴的,是本不可多得的历史书籍。不过中国如此悠久复杂的历史,
光从几个方面去分析和阐述是很难有定论的!但对于他的宏观叙述还是达到我的最初读此书的目的。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气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然后在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
所谓大历史,以我个别的理解,就是广角的历史。以广角从高远处走端详历史,随着细节的含糊,历史的轮廓就越发明确了。使用粗线条来谋取零碎。至于要领自己的效果,我作为一个历史业余爱好喜欢者,尚无资格评说。
一个国家追求内敛,就会停滞。一个人过于安逸现状,就会停止发展。人的成长一定是拥抱变化,改变思想,积极行动最能适应。实际上竞争的结果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最能够适应改变的人生存。资本市场的一个特殊在于他的规则与运行规律也在不停的变化中,我们要积极适应变化。但对于现状经常发生改动,就会给人造成痛苦。思想的改变一定是在事业发展的前面,有了对应能力、素质准备才能够胜任对应工作。保持思想的不断更新很重要,不断实践向前发展很重要。
写着写着就想起在网上留意过的一段话:再烦,也别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语气; 再苦,也别忘坚持;再累,也要爱自己。
第五篇:《中国大趋势》读书心得——吴江《中国大趋势》读书心得
——哈斯毕力格
《中国大趋势》站在全球的高度,精辟地提出了?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理论——解放思想、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与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并由此总结出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它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它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资本主义这一所谓的?历史之终结?只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的一个阶段而已。如今中国经济的崛起深深吸引着这个未来学家,无论是中国的gdp、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还是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约翰?奈斯比特正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描绘着中国的未来,他坚定地相信?中国模式?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
该书指出了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八大支柱。支柱之一: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支柱。支柱之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支柱之三: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邓小平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号召人们解放思想、允许多样化的存在,
为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支柱之四: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必须要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的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思想。支柱之五: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的艺术与学术的活跃就是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支柱之六: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表明它正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支柱之七: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支柱之八: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中国在2014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在未来几十年中,世界将目睹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方面重现奥运会的辉煌。这八大支柱理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问题,信息量庞杂却不失清晰,奈斯比特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国模式?正在改变世界并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他预测这个时间的来临是2014年。
关注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命运,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阅读《中国大趋势》这本高度凝练的著作,我们发现奈斯比特的确站在全球的角度,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角度清晰的概括了中国发展的现状并且总结出了?新社会八大支柱?理论定见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全球经济处于危机阶段和萧条期,这本信心之作不仅仅给中国注入信心,而且也给了整个世界信心。我由此相信中国的崛
起,对整个世界来说是良性的是和谐的。这本书不仅仅给中国人以信心,更重要的是给深处危机中的世界经济以坚定的信心,整本书透露出来的积极气场,会感人世界范围内的读者。预测中国发展趋势很难,奈斯比特勇敢地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奈斯比特在这本书中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奈斯比特的叙述中涉及了中国建国60年以来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真相的细节白描,而且这样的细节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和穿透力。很多文字谈及产生大量中西对中国评价和认识分歧问题的根源,洞悉了很多对中国不公正评价的产生的真正原因。书中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中国的崛起,预言未来世界的中心将在中国。他则转向了人们的思维和精神,他用一双不受污染的‘童真眼睛’,发现了中国人倔强而生生不息的根。
该书对中国近30年来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精辟地分析了隐藏在重大历史事件、经济格局、文化发展背后的中国发展趋势。其融多学科于一体,跟踪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重大事件的写作方法,使人耳目一新,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相信《中国大趋势》不仅给中国人信心,而且给了整个世界信心!这本著作不仅会影响中国人对中国的一贯看法,而且也会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评价和认识。
更多请关注以下相关范文: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
《中国大趋势》读后感1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