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企业战略型财务管理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www./)
企业理财战略管理是当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确定正确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成功经营企业的关键。
随着国际经济——体化形势的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竞争形式更趋多样复杂。因此,为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确定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型财务管理目标是首要任务。
一、财务管理要适应新经济形势的要求
21世纪管理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的各项资源,还必将与自身经营活动相关的如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等经营资源结合起来,以此来监控经营成本,资金流向,准确反馈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反映的灵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场。为此,企业必须开始重新组织管理机构,改进管理模式。因此,财务管理必须站在为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服务的高度组织和开展活动。
1.传统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战略管理的需要
战略型财务管理要求对全球市场信息快速反馈,而传统的财务管理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信息已不能适应市场信息的快速反馈,战略财务管理要求重视外部环境和各方资源,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只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只对其资金流程进行管理,不能超越主体,不能以企业在降低各类经营成本和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寻找平衡点来研究外部环境,忽视环境的战略关联。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而传统的财务管理重点是资金流程管理。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有大量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生产弹性、顾客满意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法提供。因此,为了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对传统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开展战略型财务管理活动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2.战略型财务管理的特征
战略财务管理立足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条件,充分汲取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全局性:传统财务管理活动受旧有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过多着眼于企业日常财务工作,事务性较强,很少关注带有全局性的财务管理活动,战略财务管理由于面临理财环境复杂多变,因此,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它既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既重视非人力资产的管理,更重视人力资产的管理,而且同时注重现有的活动和将来可能的活动,并且可以提供诸如质量、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等极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2)外向性: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传统财务管理基本上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很少研究外部环境,因而适应能力差。相反战略财务管理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观察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及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增强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3)长期性:传统财务管理多数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短期化特征较为明显,缺乏战略意识,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适应性较差,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战略财务管理以战略管理为导向,要求财务决策者树立战略意识,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理财活动,制定财务管理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
二、目前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争论较多的几种观点
企业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既要体现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又要适应客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要求,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并注重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协调统一。目前对财务管理目标争论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企业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该观点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除了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以外,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发展中求得生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能够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如现金净流量、投资决策和筹资结构等。若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追求目标,则会存在下列弊端:
(1)以
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这是西方学者在对一些破产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在企业面临破产前,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往往热衷于通过负债来获得杠杆利益,这是以增大企业风险为代价的,结果由于举债过多,最终陷入财务危机。(2)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易引发企业的短期行为。这是因为用利润的多少考核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业绩会使
企业管理者只顾眼前利益,人为作高当期利润,其结果是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后劲不足。(3)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使企业重投入,轻产出,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边际收入,而成本利润率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但二者不可同时兼得。因此,这一理财目标会使企业管理者在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时,不断地增加投入,而不考虑供求关系,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将理财的最终目标看成是为股东增加财富。而股东的财富一般表现为拥有企业股票的数量与股票价格的乘积。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东财富就与股票价格成正比。由此可见,股东财富最大化实质上可以看作股票价格最高化,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股票价格的升降除受企业盈利的影响外,同时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是,这种观点还存在下列缺陷:
(1)强调股东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重视不够,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2)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方,还是在刚起步的中国,在全部企业中上市公司仍然只占少数的情况下,这一目标显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股票价格真正能反映投资者的财富是建立在完善的金融资本市场基础之上,而目前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现金净流量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主要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并未反映企业现实支付能力的强弱。一个利润额和每股收益很高,并且资产总额非常庞大的企业,可能在短期内会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导 ……此处隐藏9104个字……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桂香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 2014.1
[2]辛爱芳,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j],企业经济 2014(5)
[3]郭晓岩, 谈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及融资战略[j],创业与投资 2014.3
[4]秦军,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4.1
第五篇:基于财务管理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基于财务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摘要:人力资源战略作为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被组织所重视。本文着重讨论不同财务战略和不同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问题,并尝试为企业制定基于财务战略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关键词: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匹配
一、财务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
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是指在公司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公司资金长期均衡有效的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公司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英国学者凯斯·沃德(keith ward)在《公司财务战略》一书中对财务战略的定位是,“为适应公司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与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财务战略表现出支持性,互逆性,动态性,全员性的特征。而财务战略的全员性是以经营战略为主导、以财务职能战略管理为核心、以其他部门的协调为依托进行的全员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属于企业的职能战略,用以支持企业总体战略和事业战略,所以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配合,才能发挥到最大效用。根据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力资源战略可分为三种:诱引战略、投资战略和参与战略。
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价值链中属于辅助活动,它是用来支持基本活动和其他辅助活动,由企业职员来完成。而作为企业基础结构的财务管理支持了整个价值链。也就是说,在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时候,必须要与企业相应的财务战略相匹配。
二、不同财务战略和不同人力资源战略的匹配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立足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 筹资战略。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包括谁、在何时、筹集多少资金。筹资与投资、股利分配密切相关,所需资金的数量多少取决于投资的需要,同时要兼顾利润分配时保留盈余的多少。
企业财务战略中的筹资战略往往和人力资源战略中的投资战略相匹配,人力资源投资战略只要是通过聘用数量较多的员工,形成一个备用人才库,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并储备多种人才。这种战略注重员工的开发和培训,注意培育良好的劳动关系。两者战略的匹配型表现在,筹资战略为投资战略的施行提供了资金和必要的监控。人力资源部门在履行各职能时,需要向财务部门申报相应的费用预算,以做到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
(二) 投资战略。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日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投资战略是企业最根本的战略选择。需要说明的是,财务战略中的“投资战略”与之前我们提到的人力资源战略中的“投资战略”是不同的,前者的投资主要针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而后者的投资主要针对的是人力资本的增值。
企业财务战略中的投资战略往往和人力资源战略的诱引战略相匹配。诱引战略主要是通过丰厚的薪酬去诱引和培养人才,从而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诱引战略的施行显然需要财务上的支持与保障。投资战略根本上说是企业的支出,人员能力的提升则是一种有效的投资回报。投资战略可以保证诱引战略的有利执行,诱引战略又可以为投资战略创造丰厚的人员投资回报率。
(三) 收益分配战略。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
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
人力资源战略中参与战略往往是和收益分配战略相匹配。这种战略谋求员工有较大的决策参与机会和权力,使员工在工作中有自主权,管理人员更像教练一样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大多数企业中的参与战略往往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出现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收益分配战略是参与战略的最高表现形式,企业员工的参与都希望最终能得到例如股利分红这样的回报。
三、根据财务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步骤
1.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2.分析本企业人工成本状况。具体包括员工的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等其他费用,并把分析结果上报财务部门审核,严格做到控制成本。
3.制定初步人力资源战略。根据企业劳动力需求调查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基于企业整体战略和财务战略,制定针对化的人力资源战略并上报给企业高层管理审核。
4.调整和改进人力资源战略。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初步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原因都是成本控制不当,例如培训费用过高,招募成本和招募效用不匹配等。这就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进行自我修正意外,还要与财务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确保最终方案可行。
5.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参考文献
[1] 陈维政, 余凯成等. 人力资源管理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 汤谷良. 高级财务管理 [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4.
[3] 曾旭东. 财务管理战略探析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6):82~83
[4] 杨爱元.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 [j]. 经济论坛, 2014(4):24~25
[5] 顾菁. 试论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发展 [j]. 市场周刊, 2014(10):65~66
本网向你推荐相关范文:企业战略管理财务总结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
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的研究
谈企业财务战略对财务管理的意义
建立施行战略导向型财务管理体系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