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信用社应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取得了迅猛发展,至6月末各项存款83739万元,较年初增加10384万元;各项贷款70412万元,较年初增加1193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43406万元,较年初增加12129万元,农业贷款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3 . 9%;利润总额-408万元,同比减亏1078万元。各项经营指标都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政府农村产业经济政策是农村信用社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陵阳的西瓜大棚,小店的芦笋种植,库山、天宝的中草药,桑园、大石头的大姜等为代表的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 4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各级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其兴衰与政府息息相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6月末其农贷总量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0%以上,农村信用社已逐渐发展成为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支持发展,在涉及农村信用社切身利益问题,在政府利益与信用社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宁可自身承担也绝不把包袱甩给农村信用社。一是政府举债解决基金会问题。1999年根据上级安排全县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根据有关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基金会可由农村信用社收购,政府及时组织了人员对全县21家基金会进行了清产核资,县政府本着不甩包袱、不压担子、不转嫁风险的原则,将基金会全盘关闭,所形成的债务由政府承担,避免了将风险转嫁到农村信用社。二是帮助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入股。目前,农信社股金总额已达4727万元,较行社分门办公时增长4693万元。三是整顿社会信用秩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今年5月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县政府大力开展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活动,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活动中,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清收盘活领导小组,积极帮助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并把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清收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清收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到目前,共清收盘活不良资产203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二、明确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建立有效监督制约考核机制。(一)明确经营思路,突出以信贷支农为主线的工作重点。信用社充分认识到信贷支农既是信用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摆脱困境、化解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字优势,作好支农这篇大文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占领农村金融市场,成为支农主力军。工作中,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信贷人员走村串户大力发放小额农业贷款。今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6 万余笔,涉及金额34579万元,占贷款总投放量的87 %。(二)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长期以来,该社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责任心。对此,今年初,该社对收入分配进行了彻底改革,先后出台了《****农村信用社2014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办法》、《联社机关工作业绩考评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经营目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从两方面入手实行全员考核。经营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新增目标、中间业务新增利润目标三项,收入分为生活费和目标奖惩两项,收入报酬与工作目标相挂钩,完成基础目标可保证基本生活费;完成新增目标计划的全额兑现效益工资,对超额完成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万元。分配机制的改革,拉大了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了“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靠实干”的分配机制,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助推器。(三)大力发展营销贷款,改变传统信贷投入模式。过去,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资金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加上个别信贷人员怕承担责任,出现了惜贷、惧贷的心理,导致信用社有款放不出、借款人用款贷不着的供求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信用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改传统信贷投放模式,全面推行了贷款营销制度,主动走出社门向优良客户推销贷款。信用社与职工个人签订放款责任书,在限额内由其自主发放贷款,保证到期及时收回本息。为有效防范风险,对贷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根据资信状况不同将贷户分成a、b、c三个等级,放款额度从1000元到2万元不等。营销贷款重点支持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发展经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良好经营局面。(四)改革人事用工和干部任用制度,激发全员活力。年初以来,信用社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职工经过考试和评议合格者由信用社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聘期 2年,合同期满经过考核合格者重新聘用,不合格者自行解聘,使全员都产生了危机感、压力感。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竞争上岗,在联社机关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通过个人答辩、群众投票、组织考核等程序,有15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威信好、学历层次高的人员竞争上岗,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基层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信用社,其主任将自动辞
第二篇:关于农村信用社应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取得了迅猛发展,至6月末各项存款83739万元,较年初增加10384万元;各项贷款70412万元,较年初增加1193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43406万元,较年初增加12129万元,农业贷款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3 . 9%;利润总额-408万元,同比减亏1078万元。各项经营指标都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政府农村产业经济政策是农村信用社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陵阳的西瓜大棚,小店的芦笋种植,库山、天宝的中草药,桑园、大石头的大姜等为代表的成规模的 ……此处隐藏6532个字……4年龙岗农村信用社全年发放贷款2973笔金额5956万元,而2014年全年发放贷款仅2872笔金额为4633万元,同期减少101笔金额4633万元,2014年贷款投放持续下降,其支农服务和内部效益相应也减少,与当地经济发展不能同步,这对即将包揽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村信用社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3、因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使农村金融长期处于“两难”境地
目前,农村信用社除农户小额信贷外,其他贷款品种都须提供抵押或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多数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因缺少所谓的“有效”足值抵押品和担保,使农户难以达到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准入条件,同时,农村信用社面对农户发放的贷款由于小额、分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村信用社不可避免地成为风险承担者。农村地区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农村金融长期以来面临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
4、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上的滞后使其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受限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三农”对高效快捷金融品种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仍然以存款、贷款、结算三大传统业务为主,支持结算体系残缺,电子化建设滞后,金融技术创新、工具、理财等创新产品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使其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
1、多方努力,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出台农村抵质押担保政策或措施,使林木所有权及农村房产等真正成为农户向农信社贷款的有效融资担保标的;二是继续推广农户、小企业3至5户的联保制度,2014
年联保贷款推行以来,龙岗信用社共发放联保贷款1950多万元,有效及时地解决了农村个体企业户的燃眉之急,深受用户好评,且没有一笔形成不良;三是建立农贷担保基金,专门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四是农信社应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特点的客户评价体系,把农村各类信贷资金需求对象纳入信贷评价范畴,推广农民住房贷款、农用大型机具购建贷款、被征地农民创业贷款等信贷品种。
2、加强合作,解决农信社支农资金紧张和清收不良贷款难的问题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争取国家对限制到农信社开户结算的有关规定进行修订,使农信社在资金组织渠道上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从而扩大其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后劲;二是加强与政府农资部门的沟通,争取其向农信社推荐优质支农项目,帮助农信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促进其支农资金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与司法、纪检等部门的沟通,使定期召开银政联谊会成为制度,借助合力提高农信社依法收贷的效果,尽可能地减少农信社支农资金的损失。
3、完善机制,改善信用环境,解决县域地区经济信用环境差的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应在优化信用环境、支持信用社信贷投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支持“三农”发展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降低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大户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二是大力开展“信用工程”,按照方便、灵活、安全的要求,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次数不限、周转使用的程序办理。同时信贷人员还应坚持走出社门,访农民家、知农民情、助农民富,从根本上扭转农民“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4、加快创新,解决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滞后的问题
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在农村有极大的开拓潜力,农村信用社应在完善电子化网络平台的前提下,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开发适应于农村市场的电子金融服务产品,创建自己的金融超市,特别是小额信用贷款能简化的就要简化,采取一次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最好的办法,把授信额度在与用户签订相关协议后直接存入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来取代繁杂的办贷程序,要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的信贷服务做活做强,不断丰富自己的特色产品,建立农村信用社自己的金融品牌。同时,根据县域地区客户的不同需求,对地区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准确定位,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和不足点,向地区居民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优质服务,通过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社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贾晓辉: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4(1).
[2] 周婧: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j].商场现代化,2014(8).
[3] 石全虎: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4).
[4] 张仕东: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14(11).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其宗旨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职能被定位在“三农”服务上,肩负的责任和任务比较重大,如何进一步做好支农服务工作,是摆在农村信用社面前一项重要课题。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服务力度。根据乡、村、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使服务“三农”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村骨干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可根据信用社资金情况,组织社会团体资金,积极给予支持。对农户小额资金需求,要简化手续,保证落实。同时信用社要关注了解市场信息,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动态,及时为借款户提供信息咨询,引导他们安排生产,促进销售,搞活流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在实行对贷款分片、分户、分项目包干的管理责任制基础上,要做好深入调查,确认放贷可行性,要背包下乡,送款到户,做到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对小额贷款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并且可执行村担保、户使用、几户联保或互保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实行单项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全程责任制。就是说,信贷员对每次贷款不仅要负责发放,还要负责其使用过程中的指导服务。只有贷款效益达到最佳效果,信用社才能收本结息提高经营效益,才能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相互得益,共同发展。三是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服务实力。信用社和农民是一对利益共同体,只有让农民全面富裕起来,把农信社办成农民自已的银行,及时了解农户、企业的困难,帮助农村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快捷、安全清算服务,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才能获得发展壮大,才能为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主力军作用。 广泛利用报纸、电视、标语、传单等新闻媒体、工具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农家银行形象,让“农民银行”优质服务形象深入广大农户心中,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充分的、全面的了解信用社,信任信用社,选择信用社,支持信用社,为实现农社“双赢”、共同富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家园起到有力地支持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