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9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认为,“培养关键能力”是几十年来政策文本中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重点”到底应该是什么的最好表述,也是迄今为止最合乎学理、最简明扼要、最切中要害的表述。
学生关键能力包括哪些?如何培养?笔者就以唐山一中的森林式教育为例,谈谈我们对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森林式教育”是以森林般博大的胸怀,涵养性情、爱好、风格各异的学生,使他们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收获,为学生的求知与进步提供最广泛的自主性,开拓多元化发展渠道的教育。我校大力倡导“森林式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认知能力
《意见》要求: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认知能力,不是“基础性”的认知能力,不是记忆力,而是高级的认知能力,主要涉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有脑好好“背”,更要“有脑好好想”。培养交流能力,要求不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交流,都要讲道理,要“有话好好说”。还要学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终生学习。
我们的探索:倡导森林式教育,创设育人环境。
一流的学校靠环境熏陶学生,我校始终注重校园环境的美育作用,追求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创设硬件环境。“青春广场”激励学子传承大钊精神;“院士林”于无声处传达着院士校友们的殷殷期盼;校史馆、大钊馆、钱学森纪念馆彰显唐山一中的厚重历史,天象馆带领学生感知宇宙的深遂,生物标本馆让学生体验生物演进的神奇,创客空间为小创客们提供平台共享共建。我们努力让生态美与文化美相得益彰,让一花一叶都对学生的成长、认知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创设软件环境。除开足开全教育部规定课程外,我校又打造了三大课程体系,即名家进校园课程、选修课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名家进校园课程”是每两周请一位高校教授或社会知名人士,到唐山一中给学生开一场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都曾应邀开讲,这是我校在基础教育界的一个创举,引起了家长、社会的热烈反响。我校以开设多年的活动课为依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本校教师和外聘的知名艺术家、学者为学生开设京剧欣赏、美声入门、播音与主持、小提琴、书法、军事天地等选修课程,达60余门,为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合作能力
《意见》要求: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我们的理解:合作能力是一种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人们为追求共同的目标(如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工作任务),而表现出的以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的综合能力。合作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是信息社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人才的客观要求,蕴藏着深刻的价值观。
我们的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主要依托“合作学习”,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互助式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突破与超越,其智慧之处在于要求学生用合作者的眼光,将自身纳入与对手和教师共生共长的关系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悦纳别人,以正确的方式和他人相处。这些品质可以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活动。作为李大钊的母校,1997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命名我校高二(4)班为中国李大钊班,从此争创大钊班活动在我校蓬勃展开。学生在争创过程中自我塑造,在评比活动中自我教育。2006年我校开始特色班集体争创活动的探索,各班根据本班实际确立创建特色,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深入挖掘班级建设中的亮点和个性,一年后,学校根据各班的文字、音像资料,并通过展演、比赛等方式对各班进行评估、表彰、挂牌。每年我校都在高二年级开展远足训练营活动,徒步行走60多华里,磨炼学生意志。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春季秋季运动会,举办篮球足球拔河等集体项目的比赛。在系列德育活动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创新能力
《意见》要求: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我们的理解:褚宏启教授将诸多核心素养最后聚焦为两大超级素养即“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认为创新能力是智慧(智商)的集中体现,意味着“聪明的脑”;合作能力是情商的集中体现,意味着“温暖的心”。创新能力既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
我们的探索:丰富教育模式、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丰富教育模式。我校在创新英才班、实验班课程设计中,兼顾了丰富和充实的教学模式。对英才班、实验班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提供相当于或高于国外大学预科水平的课程,进行竞赛辅导;对所有基础型课程进行了校本化改造,实施特色创新拓展课程,大量引入我校的精品校本课程,尤其是科学技术课程、研究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深入了解社会,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已经多年,学生在高一自由选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暑假开始研究,新学期开学后组织各班的开题报告,然后是学生分散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师随时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通过校、市层层评审,再推荐其中的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司机瞌睡报警器》、《唐山市近代工业遗产的现状及开发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等学生作品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大赛,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