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这一低一高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民向土地寻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乡镇政权组织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大,落实责任的行政权力日益缩小,这一大一小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改革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村整体发展步伐推进较快,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缓慢,这一快一慢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统筹各方、协调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逐渐凸显,这一进一凸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等等。面对种种新挑战,乡镇政权组织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在强化意识、健全功能、提高素质、改进方式、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强化执政意识。乡镇政权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更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此,广大乡镇干部必须切实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健全执政功能。一是理顺体制,增强协调功能。重点是理顺三个关系:首先,理顺党政关系。寓党委集体领导于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之中,统筹本地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工作,努力减少领导层次,提高决策和工作效率。其次,理顺乡镇与村的关系。乡镇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建制村的村民自治权。第三,理顺乡镇与站所的关系。按照权责统一原则,赋予乡镇统筹管理辖区内所设机构的权力。通过分类管理的办法,使乡镇过度分散的资源得以重新优化组合,使被肢解的功能得以逐步恢复健全。二是壮大财力,夯实物质基础。一方面,精兵简政,整合行政资源,如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扩乡并村”等,以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在做好消赤减债工作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乡镇经济,特别是抓好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乡镇政权组织的办事能力,最终强化乡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执政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完善选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突破乡镇干部选拔录用的体制障碍,面向全社会选拔人才。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实行公平招聘,尤其要注重从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村干部以及有较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企业管理者中选拔人才。二是采取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轮岗交流等措施,帮助现有乡镇干部提高素质。三是着力改变责任和利益严重不对等的状况,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当前,在同级别的干部中,乡镇干部任务最具体、工作最艰苦,但待遇却不高。应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收入水平,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实实在在的奖励。改进执政方式。乡镇政权组织执政的主要方式是服务,因而改进执政方式主要在于优化服务。一是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的范围从区域内延伸到区域外,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三产业,特别是通过成立流动组织等方式,加强对区域间、产业间流动人员的服务力度。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在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说服教育、市场服务、综合协调等手段开展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法律和民主两种手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政,防止和纠正行政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防止和纠正行政过程中错位和越位、失责和失当的现象,规范和监督行政行为,教育乡镇干部养成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习惯。坚持民主决策、民主办事,按照“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原则,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使乡镇政权组织的行为和意愿变成群众自己的行为和意愿,从而营造“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良好局面。完善执政机制。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绩效目标责任制,实行奖优罚劣,对绩效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激励;对没有绩效的要追究责任,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身体不适的要及时调整。二是创新工作机制。目前,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改干部包村、领导包片为按产业发展组建产业服务队,形成突出一项产业、建立一支队伍、成立一个支部、确定一名领导、制定一套管理办法的新格局,力促各服务队逐渐形成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定期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党员大会制度,认真实行党员议事和人民代表议事制度;坚持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包括财务管理、计生指标以及干部目标管理责任等都要定期向群众公布;推行定期由群众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干部制度。同时,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第二篇:创新机制狠抓关键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创新机制狠抓关键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创新机制狠抓关键
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镇党委书记××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我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辖××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人口××万,党员××人,发展任务较重,
稳定压力较大,工作面较广。再加上近年来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向土地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低一高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工作提出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跟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步伐,如何提高执政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今年以来,我们镇党委牢牢牵住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健全功能、提高素质、改进方式、完善机制,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一以贯之地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一、抓班子,带队伍,强化执政意识
一是强化宗旨观念。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达到这一目标,镇党委组织干部党员,以镇党校为阵地,以学习培训为手段,扎实搞好培训。重点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坚定了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帮助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使干部队伍中,有了始终如一的、足够的事业心。干部有了事业心,就有了动力和压力,工作就有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对上级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工作负责。
二是领导班子要做好表率。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乡镇工作的开展,班子是关键,班子内部要精诚团结,各尽其材,相互监督,相互补台,党委、政府要做好表率。特别是一把手,大脑 ……此处隐藏8024个字……有具有了强烈的执政意识,党的建设才能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寻找执政党自身状况和执政党地位之间所存在的差距,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二)增强“五种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科学判断形势,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发展命运;科学判断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敏锐地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紧跟世界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判断形势,必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国内外发展大背景、大趋势下,高起点、高水平地把握全局,谋划未来,开拓前进。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历史的选择,并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然而,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对如何驾驭市场经济的复杂局面缺乏经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二要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三要善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来自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一方面,要善于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集中精力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执政党要善于总揽而不包揽,通过建设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善于处理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说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精干的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出类拔萃之才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我们党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保证,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长远之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领导干部要有坚定信念,有公正之心,有世界眼光,有辩证思维,有创新精神,有实干作风。
(四)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1、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按照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明确党和人大、政府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组织的关系,使党的领导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要看党是否富有成效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如果体制和机制的运转缺乏效率,事倍功半,劳民伤财,党的执政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2、必须建立一个党和国家若干重大决策的支撑和监督系统,从机制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尽可能减少决策性失误,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一种以法制权、以权制权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使党员干部的权力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3、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如何,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首先要抓好主要领导干部这一“龙头”。要特别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党内选举制度,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把社会上
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党内优秀人才推举到党的各级领导层。同时抓好基层党员干部这一“细胞”。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