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思想汇报-对于腐败问题的看法(精选多篇)

时间:2025-04-11 07:12:25
思想汇报-对于腐败问题的看法(精选多篇)(全文共10316字)

第一篇:思想汇报-关于腐败问题

两会思想汇报

——谈腐败问题

反腐败工作一直以来是广大网民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2014年人民网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问题高举榜首。而2014年两会,虽然反腐问题依旧受关注,然而在两会网站的调查显示中,“收入分配”和房价问题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反腐。

2014年里,中国的省部级高官密集落马,我国掀起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据一反腐专家的统计,09年因腐败问题落马的省部级高官的人数,足以刷新改革开放31年来的年度纪录。

面对这么多官员的贪污腐败,我们内心都会很气愤,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是道貌岸然,却做出如此丧失良心的事情。我想这些被查出来的落马高官应该只是众多腐败分子中的九牛一毛。或者说这些落马的高官不够幸运,或者说那些没有被揪出来的腐败分子是走狗运了。但只要他们所作所为损害了国家利益、伤害了人民的利益,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得到惩罚的。

虽然说腐败问题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依旧存在,但这样的惩治腐败力度沉重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了一些暗藏的腐败分子。从而使当前社会存在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老百姓也看到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决心和信心。我想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腐败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期待永远是党奋斗的方向。政府的每一份努力,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作为党员一定要时刻牢记服务人民宗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更多的去关注民生民情,从而更好的践行服务人民的神圣宗旨。

腐败也许是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要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光在资本主义国家有腐败的现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

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看到香港、新加坡的反腐效果很明显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借鉴这些地区的反腐经验呢?我想这是可以的,就算他们是资本主义也好,只要是对我们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应该借鉴,为我所用。

就那香港来说吧,他们的一个廉政公署,就可以起那么大的作用,而我们呢,公、检、法、司、纪委、监察、预防局、反贪局,还有每个单位内设的纪检组??是龙多不治水,还是这些机构分明就是摆设甚至是某些腐败分子的保护伞呢?

有时,说到大陆严重的腐败问题时,我们总说是因为制度不健全。我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防腐反腐机制,因为政治体制不同,防腐反腐机制的建设和运作也可能千差万别。就我国内地而言,除了相关法律规定之外,专门的防腐反腐机构就有各级反贪污贿赂局和纪检监察机关。那么,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吗?法律体系缺位吗?我想不是吧,之所以腐败问题此起彼伏,贪官们前腐后继,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监督体制较弱,执行能力欠缺。同时,我们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情“社会,就像(更多请搜索:WwW.)我们哲学老师说的那样,中国的文化就是人际关系学的社会,注重潜规则。每个人都是看人情办事,在人情面前,很多事情都可“网开一面”。此外,因为“熟人”关系,无论是监督本身,还是反贪执行问题,往往都会因为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而牵一发动全身,大大增加了执行难度。

制度是人制定的,当然也必须靠人来执行。香港的廉政制度就目前看来,或许比内地的更为成熟一些。但是毫无疑问,其反腐机制的执行仍然由人来操作。所以制度的成熟只是一个方面,监督与执行过程才是关键。内地之所以腐败问题严重,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反腐体系本身,而在于公务人员和执法人员对法制的缺乏敬畏之心。有些官员根本无视这些制度,制度对他们没有产生足够的约束力和威慑力。

之所以香港的制度能够奏效,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执行的严肃、严格,谁贪腐就查谁,不管官大官小,不管十年八年,一经发现,都会一查到底。当然,制度赋予反贪机构足够的权力很重要,但是反贪人员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是关键。反腐人员首先能自己避免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尴尬,那么办起案来,自然就少了许多顾虑和尴尬。

所以,成熟而健全的反腐机制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还在于反腐人员的精神和信念。如果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只怕有再成熟再健全的制度也不管用。

当前,我们党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相信,只要认真吸取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并依据新时期的历史条件探讨和提出反腐败和对策,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可以把消极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第二篇:思想汇报 腐败

敬爱的党组织: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列篇,用相当多的篇幅阐述改善民生问题,饱含爱民情怀,彰显执政为民理念,在我们党的历史,是第一次,也是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显著特征,以次为标志,每年的两会代表都在提出了力求改善民生的提案。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充分体现我们党是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党。

我们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艰难的风雨历程,时至今日,我们党日益茁壮,是历经了几代党员的艰苦创业,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党的组织,成为我们的一分子。不可否认,这之中也有极少数投机分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动力。一个人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有了正确的动机这种内在动力,就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不懈努力。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入党的同志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端正了入党动机,才会信念坚定,方向明确,不畏艰难,始终如一的朝着党的既定目标前进。争取入党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党员不顾党的法律,置党的优良传统于不顾,敢于以身试法,大大损害了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贪财恋权的念头不断涌现,对物质的享受欲望不断增大,最终东窗事发,只好接受人民对他的制裁。外边的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去引诱党员干部深陷其中,他们首先会对党员干部的亲人进行各种利诱,遇到有些人的思想觉悟不高的情况下,就拼命释放烟雾弹(既是糖衣炮弹),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抵挡得住的,于是受骗的人只好拉自己的亲人下水了。还有的不法分子是设下陷阱让党员干 ……此处隐藏5420个字……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②汉初三杰之萧何

当刘邦征战在外的时候,萧何镇守关中并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为刘邦的前线部队供应粮草。刘邦多次派人回关中慰问萧何。这时就有人跟萧何说危险来了,刘邦三番五次派人过来不明摆着是对你有疑心吗。萧何在关中施惠于民,深得人心。如果萧何据关中为己有,刘邦本事再大也回天乏力了。当萧何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又有人给萧何出主意:强占百姓田产,往自己脸上抹黑。萧何无奈,长叹一声也只能照做了。当刘邦得知萧何在关中强占民田,弄得民怨沸腾,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而萧何也因此打消了刘邦对自己的怀疑。

③南宋中兴四将之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陕西绥德人。韩世忠一生征战沙场,所向披靡,为人正直坦荡。但是当我们翻阅史书时会发现韩世忠在老年时变得“圆滑”了。比如好几次韩世忠跟宋高宗赵构说自己想要买临安(今杭州)某处的房子,而且开口很大,出价很低。而宋高宗则是立即下诏将那宅子赐给了韩世忠。此外韩世忠还经常向宋高宗索要各种赏赐,宋高宗很是高兴。很明显我们看得出来,韩世忠是在自保。在当时,朝廷里奸臣当道,投降派占据了主流,韩世忠唯有以此来打消宋高宗对自己的怀疑。

④ 精忠岳飞

岳飞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岳飞是一个很完美的人,或者说作为一个臣子,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不贪财,不好色,一生舍家为国,大公无私(仅以上几点就无人可及),但是岳飞无疑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一个悲剧。承刚才的第二点理由来讲,统治者是纵容腐败的,是允许甚至支持鼓励腐败存在的(当然腐败要有一定的“限度”),而岳飞高洁的品格无疑是赵构眼中的“另类”。岳飞太完美了,宋高宗根本就抓不住他的把柄。在封建社会,在重文轻武的宋朝,这也是岳飞悲剧的一个潜在原因。

因为统治者“喜欢”有缺点的臣子。当然了退一万步讲,如果岳飞也随大流,去搞贪污腐败,那还会是我们铁骨铮铮的岳飞吗?我举岳飞这个例子绝对不是在说岳飞的“不足”(况且不贪污腐败根本就不是不足之处),而是强调统治者和制度自身的缺陷。

可见,历朝历代,统治者在打击腐败的同时也在潜意识里纵容腐败。

3. 制度的执行力问题

制度执行力不到位,这是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一套好的制度本身也应该包括能把该制度很好地贯彻下去的体系或机制,也就是说,一个制度如果连最基本的把自身贯彻下去的能力都没有,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好制度。当然了,制度本身不会贯彻自己,因此刚才讲的贯彻制度本身的体系或机制是针对人而言的,是一种能保证人去把制度贯彻、执行下去的机制或能力。

法治社会的悲哀在于有法不依而不是无法可依。斯言是也。

这里我想起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对待贪污腐败的铁腕风范。

朱元璋对待贪污腐败的官员可以说是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了。按明朝的规定,凡是贪污达到60两银子以上的,立杀!那60两银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明史·食货二》中的相关记载,再结合2014年的大米均价,60两银子约等于现在39648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这个法律如果留到现在,估计现在的官员都要被“填草”了。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填草”。朱元璋皇帝为了增加震慑力度,保证反贪污腐败法的执行力,在县衙的大门和二门之间设置了一个土地祠。土地祠这个地方就是用来剥人皮的。朱元璋规定,将贪官污吏处死后还要把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填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在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威慑腐败分子。

这是相当冷血相当残酷的法律,但是也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污腐败的发展。

这里我们就要反思,制度的执行力问题和漏洞问题是治理腐败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那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4. 私有制与贪婪化

经济上的私有制导致人性的贪婪化,我认为这是腐败存在的根源所在,也是催生腐败的最根本的土壤。私有制起源至今,在人类历史上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公有制所没办法比的。目前我们是无法改变经济上的私有制的,因此当下也无法真正克服腐败——至少现在依然没有绝对有效的机制和方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一共会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其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是这么描述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这就必然意味着在经济所有制问题上会发生变革,即从私有制到公有制。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经济上的公有制必然会使人性的贪婪化得到根治。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得出了有关腐败灭亡的结论了。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阶段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消失。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将会消失,而我则更认为,不仅国家,货币可能也会消失。

补充:打击腐败,事在人为

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我们不可能跨越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解决掉本不该是由这个历史阶段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跨越生产力去根治腐败——至少当下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

那是不是说当下腐败无法根除且又会在将来自然而然消失,那么我们就可以撒手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了?当然不是——尽管它迟早会消失。

不仅不是,而且绝对不可以。在当下无法根治腐败但是我们依然要严厉打击腐败。

这里也顺便简单提及一下腐败的危害。腐败会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会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破坏社会风气。腐败问题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提出的挑战和威胁。同时,腐败也会危害腐败者自身以及周围的群体,带来恶劣影响。

如果不严厉打击腐败,那么社会风气会江河日下,社会各种矛盾会迅速滋长以至于激化。这无疑是历史和社会的倒退。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严厉打击腐败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能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虽然在当下我们克服不了腐败但是我们依然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绝不松懈,直到它消失在历史的天空或者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也是反腐败过程中得一个“尴尬”场景,一边打击腐败而另一边腐败泛滥,怎么打击似乎也消除不了腐败)。

腐败问题,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一个极其棘手的课题,这也是我们以及明天的我们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在它远去之前,让我们打击它吧!

仰望历史的天空,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个美好而又遥远的国度,共产主义的星火,终究可以燎原。最后,用康德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世界上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着永远新鲜、有增无己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腐败,会离我们远去!会的!

以上是我本次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汇报人:毛庆略

2014年9月24日

《思想汇报-对于腐败问题的看法(精选多篇)(全文共1031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