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2014年一校两院年终工作总结
2014年,“一校两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和两个《纲要》精神,以创建全国同类城市一流校院为载体,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认真学习贯彻《条例
》和《纲要》精神,理清未来发展思路
两个《条例》和两个《纲要》,是“一校两院”开展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年初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学习《条例》《纲要》精神,对照校院实际查找存在问题,冷静客观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理清了未来几年发展思路。提出了“创建全国同类城市一流校院”的目标。3月,《中共大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5月,中央党校《工作通讯》和《学习时报》分别刊发了我校《加快建设副省级城市一流党校》的署名文章;9月,国家行政学院《督查情况反映》介绍了我院落实《条例》的做法。
---广泛开展学习调研。《条例》和《纲要》颁布伊始,校院就采取集中学习辅导、分层座谈研讨、下发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包括县区党校在内的大连党校系统进行认真学习,明确方向。为提高创建全国同类城市一流校院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年初开始,由校院领导带队,分6批次36人次,分别拜会了上级校院,分批到25个兄弟校院开展调研学习,开阔视野,学习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自身优势和差距。同时,深入到各区市县党校开展工作调研。所形成的《赴部分兄弟校院调研情况报告》、《区市县党校工作调研情况报告》、《“一校两院”与兄弟校院发展水平对比分析报告》等三个报告,为今后校院发展发挥了较好的参考作用,三位第一校院长分别对报告做出了重要批示。
---制定校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我们将制定校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认真加以推进。《规划》10易其稿,征求了70余人次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校院集体智慧。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结束,只待上级校院《规划》出台补充相关精神后即可颁布实施。《规划》以到2014年,把校院建设成为与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强校,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一流校院为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校院未来五年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规划是贯彻落实《条例》和《纲要》的具体举措,是校院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的过程。规划的制定,为未来五年加快校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修订完善校院规章制度。今年是校院确定的制度建设年。我们根据《条例》和《纲要》的精神,依据校院的发展实际,本着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原则,共梳理各项规章制度96项,除废止和保留的外,新建和修订了68项。校院坚持按规章制度管人管事,专门组织召开了制度解读会,对部分制度进行解读,便于大家进一步理解和执行。通过修订,使现行制度更加符合《条例》和《纲要》的要求,更加符合校院创建一流校院活动的实践要求,更加符合校院的发展实际,更加管用、更加实用。大家通过共同参与修订工作,对自身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流程以及权利义务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梳理。通过抓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校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
---实行全员目标责任管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着力构建责、权、利相统一、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考评机制,实行全员目标管理。相继出台了《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个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年度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办法》等,对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保障服务人员实行按岗定责、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对教学辅助人员首次尝试试行岗位目标量化考核。管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工作方式的转变,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得到较大提高,工作业绩明显提升。
二、发挥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着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教学工作是校院的中心工作,今年我们总结以往工作经验,不断拓宽培训渠道,着力构建 “计划调训为主体、委托培训为支撑、在线教育为依托、学历教育为补充”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培训主渠道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年共完成各类培训班次160个(其中计划调训班次77个,委托培训班次83个),培训学员万余人次;在线中心注册学员35970人,有1万7千多人已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分;函授在籍学员3063人;组织高端讲座15期,受众近9000人次;开展社会宣讲二百余场,受众三万余人次。“一校两院”在全市的教育培训影响力大幅提升,校院在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上做了专题经验介绍。市委十届九次、十次全会报告对校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训效果。坚持培训需求的导向作用,以组织需求为根本、岗位需求为重点,兼顾个人职业 <莲~山 课件>发展需求,科学调整教学布局,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实现大连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个教学主题,全年教学专题更新率达到38.5%;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广新教法运用,新教法运用达52.6%。重点尝试对现场教学的改革,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突出研究式、互动式的现场教学模式,全年共组织现
场教学87次,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员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效果的满意率过去不足90%,现在达到了98%和96%。
---开设“一校两院”大讲堂。为引导和助推大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们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整合领导干部讲座式培训,开办了“一校两院”大讲堂。成功邀请市委书记夏德仁,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人社部副部长张小建等党政领导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15期,同时推出三分屏课件、《大连干部学刊》高端访谈、授课光盘、报告选编等大讲堂系列产品,为广大干部提供了学习教材。“大讲堂”不仅受到广大学员和市管领导干部的普遍好评,也提高了校院教学工作的总体水平,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应。目前,校院“大讲堂”与市委主办的“大连讲坛”相呼应,共同构筑了大连理论宣传高地。
---启动实施大规模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乡村干部培训工程,是市委加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高乡村干部素质和能力,推动全域城市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今、明两年市委赋予校院的重要工作,充分体现了校院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为做好乡村干部培训工作,我们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计划、严密组织实施,组织两级党校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其中本级校院完成乡村干部培训30个班次,培训乡村干部1668人。由“一校两院”统一组织全系统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还是首次,不仅检验了校院攻坚能力,也实现了对基层党校工作指导的突破。乡村干部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在头版以大篇幅文章宣扬了大连开展大规模乡村干部培训的做法。
---积极开展委托培训。统筹盘活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为党政机关、 ……此处隐藏10220个字……收买。
(四)倚重性。“一校两院”具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传统优势,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与宣传阵地的政治优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风优势,培训轮训党政干部的资源优势。是政府部门理论研究、政策宣传、干部培训的主阵地和大熔炉,深为政府机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所倚重和信赖。通过教学和科研,“一校两院”的研究成果可以更便捷、更顺畅地为决策部门和决策人员所聆听和接受,这一优势是大学和普通社会科研机构所不具备的。
有鉴于此,201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明确指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从那时起,“一校两院”的智库功能开始逐渐为媒体所提及。
三、“一校两院”发挥智库作用的有效途径
尽管在扮演智库角色上有着诸多优势,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校两院”在适应外部环境和搞好自身建设方面仍有很多不足。比如各级政府对“一校两院”的研究经费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大;“一校两院”的智库定位仍不够明晰;“一校两院”的教学科研模式有待改进;等等。通过参照西方发达国家智库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建设的实践经验,把握“一校两院”发挥作用的自身特点,我认为,当前“一校两院”发挥智库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应对“一校两院”进行重新定位。党和国家最初对“一校两院”的战略定位是“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查具体语言)”。这和当时我国干部素质普遍有待提高,而国际国内问题复杂尖锐有关。因此当时“一校两院”的教学主要以普及文化知识,宣讲大政方针为主要目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领导干部年龄结构普遍降低,能力素质普遍提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认为“一校两院”的工作重心有必要进行一次转移,应该从教学向科研方面转移,从培训轮训干部向提供决策咨询方面转移。
“一校两院”不能只做政府的传声筒和政策的解读器,应当对自
身进行重新定位,利用上文所提到的诸多优势,深入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前沿和热点问题,并将得出的分析结果大声表达出来,不但让政府部门能够了解并酌情采纳,还要让群众能够听得到,让群众对热点问题、大政方针有所了解,以正视听,最后还要把我们的政策和理念传遍四海,让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能倾听到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态度、我们的主流观点,再不能出现西方媒体歪曲我国形象,而我们的学术界却集体失语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政府机构应对“一校两院”的职能和工作模式进行重新定位,而我们“一校两院”也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和工作重心,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作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二)加大对“一校两院”的重视力度。这个重视,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先说政策扶持,过去由于“一校两院”工作以培训干部为主,而干部培训工作却是一直由组织部门所主抓,这无形中导致了一种倾向,就是“一校两院”的工作不得不服从组织部门的安排,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难免受到影响,组织部门若要求“一校两院”以教学为核心,“一校两院”投入到科研上的精力也必然会有所减少,不利于其智库功能的发挥。因此我说的政策扶持,还是和第一条有关,即各级政府应对“一校两院”进行重新定位,在行政手段上鼓励和强化其科研工作要求,引导其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主动听取和采纳其研究成果,至于为“一校两院”深入各部门和基层调研以及查阅资料文件提供便利,更无须赘言。
再说资金投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甚至私人智库机构相比,“一校两院”的研究经费普遍缺乏,调研项目启动经费基本没有,很多老师都是自费进行研究,课题结项后通常也只是获得一纸证书,缺乏物质激励,所以若非工作需要,很少有老师主动承揽科研项目。反观大专院校,记得笔者读研时,文科专业普通的校级课题就有交通费、查阅资料费、会务费、打印费等总计万余元,结项后奖励也很丰厚,理科专业的科研经费更是高达数十乃至上百万元。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一校两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然,智库建设之说,无从谈起。
(三)“一校两院”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外部的支持和投入只是东风,而发挥智库作用这把火要想烧得旺起来,“一校两院”也要不断苦修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1、注重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的主体是人,因此“一校两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一校两院”的工作性质特殊,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吃透;既要了解干部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因此,“一校两院”的教师都是经过了层层选拔,之后又经过长年的积淀和培养,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在“一校两院”构建智库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必须花心思、下力气进行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造血机制”,使得“一校两院”的优良传统、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薪火相传,永不断绝。
2、加强学科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校两院”应自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关注学术界前沿问题,关注本地区热点问题,不断提升下辖各教研部的学术敏感性、理论前瞻性和结论实用性,使得各学科的学术研究挑的准、看得远、用得上,能够更好地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更有利于智库作用的发挥。
3、加大科研力度。就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工作重心向科研上靠拢。相比于短短个把小时的教学时间,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内容直观、信息含量大、结论明确、对策清晰,更有利于“一校两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一校两院”也应加强对自身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包括人、财、物的大力投入。在人员上,挑选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若干研究小组,减轻其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工作负担,提供各种工作便利,使之能心无旁骛地进行研究;在资金上,尽可能地把经费向科研部门倾斜,用物质激励来敦促教师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在硬件上,尽量满足科研所需的物质条件,比如电脑设备、收费数据库,甚至研究场地等。
“智库”的功能是当好政府和社会的参谋和“智脑”,努力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和理论研究前沿,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出思想、出思路、出主意、出办法。要将“一校两院”办成符合各方面需要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智库”,我们任重道远。要达到“智库”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一校两院”理论研究的“党性”建设还须继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建设还须继续推进,科研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理念还须继续强化,对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关注还须继续加大,对市情、社情、民情、干情的了解还须继续深入,应用性研究能力和掌握现代软科学研究方法的本领还须继续提高。
(作者单位: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您可能还需要以下相关范文:对两院工作报告的看法
曹坪中学“一校一品”工作总结
2014年吉汝一校少先队的工作总结
查乡一校2014-2014学年德育工作总结
查乡一校2014-2014学年德育工作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