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政权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4-09-20 21:49:25
政权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共2760字)

一、总体情况

全县经济结构总体上属于农大、工小、三产不强。农业是县主要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且90%以上的产品为原始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农副产品比较少,农业效益相对低下。我县是无煤炭资源县之一,工业受资源短缺的制约,规模较小,且多数为五六十年代建起的五小企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些企业陆续关闭或停产。受一二产业的制约,第三产业缺乏有力的支撑和依托,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05年至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   万元、  万元和  万元,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万元、万元和  万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  %、  %和  %。虽然07年财政收入过亿,但是财力总量仍然不足,全县政权机关经费保障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我县共有财政供养人口   人,每年的可用财力加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仅能维持人员经费支出和政权正常运转的最低支出需求,但是预算安排时又不得不考虑各类政策性配套因素,因此,预算平衡和行政政法经费保障的难度很大。

县对乡镇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乡镇税收全部缴入县级国库,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等开支由县财政统筹安排,各乡镇统筹和自筹收入全部由乡镇自行安排,年终决算由县财政统一汇总上报。06年,我们按照省财政的安排,进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即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下,我们对乡镇实行了“预算共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模式。

二、政法经费保障情况

我县本着优先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原则,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一般单位日常公用经费  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   元/车。公检法司部门日常公用经费远远高于一般单位,公安、检察达到2万元每人,法院达到1万元每人。2005年我县用于行政政法经费支出  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  %,同比增长  %,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  个百分点。2006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  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  %,同比增长  %。2007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   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  %,同比增长   %。从2005年至2007年的情况看,对于行政政法经费的投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且经费增幅明显高于地方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增幅已超过收入增幅近   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地方财政在财力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行政政法支出的倾斜。
    几年来,我县财政在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同时,也确保了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尽财力可能为公检法司部门配备办公设备及各种必要的办案设施,提高了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200  年还为交警部门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为保障我县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行政政法单位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的问题比较突出。当前行政政法单位普遍存在办公用房超面积、配备车辆超规格、机构人员超编制而形成的行政经费负担重,正常经费保障水平低的“三高一低”问题。许多单位不切实际地大兴土木,高标准改善办公条件、配备车辆,使正常行政经费的保障压力很大。此外,财政供养人员居高不下,人员经费支出较高。近年来,虽然行政政法单位的经费投入虽然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人员经费所占比重较高,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增长的大部分用于了人员支出,有的单位甚至挤占公用经费弥补人员经费不足,如何控制人员经费过快增长是当前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支出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县级可用财力不足,导致行政政法单位公用经费难以保障。近年来,虽然我县财政总收入逐年增加,但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行政政法单位的经费总体看每年都有增长,但有限的增长难以满足行政政法单位履行职能的实际需要。

    (三)行政政法单位公用经费“不足”和“浪费”并存、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很多部门重投入、轻支出,缺乏成本—效益观念,而且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公共资源重复投入。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加之目前尚未健全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考核体系和奖惩办法,使得政府运行成本和一般性行政政法经费支出居高不下,使用效益不够理想,损失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五)债务负担重,制约了经费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是乡镇历史负债多,财政支出压力大。乡镇负债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欠款和教育“两基”达标时形成的欠款。有的地区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按期完成教育“两基”达标验收,通过借款、贷款、拖欠施工单位资金等方式在每个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新建和维修中小学校舍、更新办学设备:导致所在乡镇形成负债,使本来就非常窘迫的乡级财政雪上加霜。二是基层行政政法单位日常支出负债较大。由干基层行政政法单位公用经费标准低,有些单位为保证工作运转,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借款或赊欠的方式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因而形成公用支出负债。主要包括办公水电暖、交通差旅费  会议及接待费等公用支出负债。

(六)政策性配套因素多,相应挤占了基层行政政法单位的正常经费。现在政策性配套因素较多,如支农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教育投入、中央政法补助等专款,使县级财政难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安排支出。相应挤占了基层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增加了行政政法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难度。

五、完善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
    1、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确保行政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需要。行政政法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的运转、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支持并保障行政政法机关履行职能。既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职责。因此,上级财政要加大对扶贫县行政政法单位的扶持力度,增加对行政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

    2、改革和完善支出方式,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一是大力推进行政政法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扩大行政政法单位政府采购范围。二是充分运用财政杠杆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行政政法资源共享、设备共用的实施力度。三是完善和改进行政政法支出定额标准。使定员定额支出标准更接近合理支出水平。

3、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
    目前我县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工作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工作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工作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4、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专项经费进行追踪问效,监督项目实施中资金使用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开展项目完成后的效益考核工作。对财务运行和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深入研究行政政法业务,把握好主动服务,是搞好行政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必要途径。行政政法工作是行政政法经费存在的前提, 要搞好行政政法经费的管理和保障, 就必须加深对行政政法业务的了解和研究,所以我们要经常下户调研,本着服务的精神认真了解和研究行政政法业务,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动脑筋, 寻求办法, 加强和提高行政政法经费的保障能力和促进作用,保证行政政法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顺利开展。

《政权经费保障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共276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